0311-86020020 / 18931111912

快速导航

电话:0311-86020020 85026333

手机:0311-86020020 / 18931111912

高老师

邮箱:1693868882@qq.com

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裕华路66号(原省政府对面)

中心动态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中心动态

西柏坡经验:照亮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明灯

发布时间:2025-07-02 14:37 浏览:6

7.2.jpg

西柏坡精神:基层治理的灵魂底色

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质——特别是“两个务必”的谆谆告诫(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),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坐标。这份清醒与忧患意识,正是今日克服官僚主义、形式主义痼疾,重塑基层干部务实为民作风的精神利器。西柏坡时期,“只见公仆不见官”的生动景象深入人心,领袖与军民同甘共苦,彰显了党与人民的血脉相连。这份鱼水深情启示我们: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并非技术层面的升级,而在于构筑党群关系新生态——当治理的根基深植于民心,基层的磐石方显稳固。西柏坡党校正是这一精神传承的关键枢纽,其教学紧密围绕革命实践,强调干部需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,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深厚滋养。

实践熔炉:西柏坡党校的治理智慧
西柏坡时期的党校教育,其独特价值在于将课堂置于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前沿。它超越了传统理论灌输的藩篱,开创了“在战争中学习战争”的卓越模式。干部在此不仅要研习理论,更要深入群众,在解决土地改革、支援前线等紧迫现实问题中淬炼本领。这种强调实践转化能力的培养路径,对今日基层干部教育具有重大启示:治理能力的提升,必须走出“纸上谈兵”的困局,在直面基层复杂矛盾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实战中摔打历练。唯有如此,方能锻造出善治的“真功夫”。西柏坡时期建立的请示报告制度,要求各级定期、详实向上级汇报工作与民情,确保了中央对基层动态的精准把握,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支撑。这种制度设计,正是追求治理效能最优化的早期实践典范。

历史启示:照亮基层治理现代化前路
借鉴西柏坡“两个务必”的精神内核,要求我们推动基层干部作风实现深层次转变。必须坚决破除文牍主义、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积弊,倡导“一线工作法”,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、社区巷陌,使干部真正沉下去、融进去,在解决群众身边一件件具体而微的难事中践行初心。重温西柏坡时期的群众路线法宝,今日基层治理亟需在制度层面保障群众的主体地位。应大力拓展协商议事渠道,完善村(居)民议事会、民情恳谈会等机制,使公共事务决策从“为民做主”转向“由民做主”。同时,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,激发群众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的潜能。西柏坡时期高效的请示报告制度,启示我们要以制度创新驱动效能提升。通过明晰权责清单、优化工作流程、深化数字赋能,构建起运转高效、响应迅速的基层治理体系,让信息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成为治理新常态。

岁月流转,精神长存。西柏坡的灯火,曾照亮一个民族走向新生的壮阔征程;其凝结的经验智慧,亦如不竭的源头活水,持续滋养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。从“进京赶考”到新时代的“赶考之路”,西柏坡精神所昭示的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、依靠群众、制度创新等宝贵品质,永远是我们赢得基层、赢得民心的根本遵循。传承这份红色基因,深挖西柏坡经验的当代价值,我们定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,续写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。

某单位赴西柏坡学习图片。

扫一扫添加好友

扫一扫添加好友